这样近距离无形对峙着,气氛不但没有松缓下来,反而变得更加微妙。
李恒嘴角抽一下,也学他的样子翘起二郎腿,尽量把兴奋的副总藏起来。
盯了一会,王润文问:“淑恒辞职了?”
李恒点点头。。。。
八月的蝉鸣在医院围墙外此起彼伏,像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整个城市。林小满站在急诊科门口,手里握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排班表,指尖微微发烫。阳光从铁皮屋檐的缝隙间斜切下来,在她脚边划出一道明暗交界的线。她低头看了看手表??七点零五分,新的一轮值班正式开始。
“林组长,3号抢救室有个急性心梗病人刚送进来,血压掉到8050了!”护士小李气喘吁吁地跑出来喊她。
“走!”她立刻收起排班表,抓起听诊器就往里冲。
抢救室里已经围了一圈人。病人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色青灰,冷汗直流,监护仪上的波形忽高忽低。陈建国正在做胸外按压,节奏沉稳有力。林小满迅速扫了一眼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梗,准备溶栓!”
“可是家属还没签字……”旁边实习生犹豫道。
“等不了!”她斩钉截铁,“先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0。5毫克静推,准备除颤仪备用!我来打电话联系家属!”
她一边指挥,一边抄起电话拨通病历登记的号码。电话响了六声才接通,是个女人带着哭腔的声音:“喂?是我丈夫吗?他在哪?我马上赶过来!”
“您丈夫现在处于危险期,需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否则可能随时心脏骤停。”她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请您现在立刻授权我们施救,或者尽快赶到医院签字。”
对方抽泣着答应了。挂掉电话,她转身对药房护士喊:“速拿尿激酶来!”
十分钟不到,药物注入体内。十五分钟后,血压缓缓回升至9560,心律趋于稳定。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轻声说:“刚才真是千钧一发。”
林小满摘下口罩,额头上全是汗。她走出抢救室,靠在走廊墙边,深深吸了几口气。这是她担任急诊预检分诊小组长以来,第一次独立主导危重症处置全过程。没有慌乱,没有迟疑,每一个判断都基于那本被翻烂的《急诊医学概论》,以及过去两个月在急救培训中反复演练的记忆。
王桂花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喝口热水,压压惊。”
“我不惊。”她笑了笑,“我只是……终于能做点真正有用的事了。”
王桂花拍拍她的肩:“你知道吗?昨天厂里老张头来看病,听说你在急诊当了‘头儿’,站在大厅里说了句:‘咱们车间出去的人,就是不一样。’”
林小满鼻子一酸。她想起八年前那个冬天,自己抱着一摞废纸箱从厂门口走过,工友们笑她“穷疯了”,连别人扔的包装盒都要捡。如今,他们说起她时,语气里竟有了几分敬重。
下午交接班后,她去药房领下周要用的教学模型耗材。路过门诊楼时,忽然听见有人叫她名字。
“林小满?是你吧?”
她回头,看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站在台阶上,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瘦,眼神熟悉得让她心头一震。
“你是……周志远?”
“你还记得我?”他笑了,露出一口整齐的牙,“我在卫校进修完回来分配到内科了。”
林小满怔住了。周志远,是她高中同桌,当年全县高考第二名,考进了省医学院。而她因为母亲突发肺结核住院,被迫放弃高考,留在纺织厂做工。那时两人曾约定,一个学医救人,一个自学成才,将来若有机会再并肩作战。可后来通信渐断,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
“你真的成了医生。”她声音有些抖。
“你也成了护士里的骨干。”他看着她胸前的工牌,认真地说,“而且比很多人走得更远。”
两人在门诊后院的石凳上坐下。蝉声如雨,树影斑驳。周志远告诉她,他在学校期间一直关注基层医疗改革,这次回来就想推动建立“社区-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减少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的情况。
“其实你们急诊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级筛查没做好。”他说,“我想试点一个‘家庭健康档案’项目,由社区医生定期随访慢性病患者,提前干预。你觉得可行吗?”
林小满眼睛亮了起来:“太可行了!我妈妈就是肺癌晚期才发现的,如果早几年有系统体检和追踪,说不定还能手术。”
“那你愿不愿意参与?”他问,“你是临床一线的人,最懂病人需要什么。”
她没立刻回答。脑海里浮现出夜校老师说过的话:“真正的改变,不只是救一个人,而是让千万人不再需要被救。”
“我愿意。”她点头,“但我有个条件??让我带两个年轻护士一起学,不能只有我一个人懂。”
周志远笑了:“这正是我想做的。我们要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队伍。”
那天晚上回家,她把这事告诉父母。父亲沉默良久,说:“你妈当年要是有个医生常来看看,也不至于拖到咳血才进医院。”母亲只是拉着她的手,一遍遍摩挲着那枚银戒指,没说话,眼角却湿了。
三天后,项目启动会在区卫生局召开。林小满作为唯一一名基层护士代表发言。她没有用稿子,只讲了一个故事:
“去年冬天,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里摔倒三天没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败血症晚期。他手里攥着一张写着‘别给我儿子添麻烦’的纸条。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我们早点知道他一个人住、有高血压、行动不便,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场悲剧?”
会场一片寂静。局长最后站起来说:“这个项目,批了。先在你们街道试点,经费和人员支持全部到位。”
从此,每周六上午,林小满不再休息,而是带着两名护士搭档走进社区,挨家挨户登记居民健康信息。她们背着医药箱,穿行在老旧筒子楼之间,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教家属识别中风前兆,发放应急联络卡。起初有人怀疑他们是骗子,关门拒访;后来见她们风雨无阻,还免费帮卧床病人换药导尿,渐渐打开了心门。
七月末的一个傍晚,她们来到一栋红砖楼五楼,探访一位瘫痪多年的赵老太太。开门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奶奶刚吐了一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