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隆万盛世 > 第923章 1012瞄向珍宝船(第2页)

第923章 1012瞄向珍宝船(第2页)

俞大猷也并不认为他们是明人,因为他们多是早年逃亡出海的汉人的后代,还继承了汉人

剩下最后一种海船的图册,则是一种船体前后都有高船楼的海船,外观给人一种不协调,不成熟的感觉。

和先前看到的马尼拉大帆船类似,这也是一种有三桅或四桅的帆船,有着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

“这种是夷人中常用的战船,可大可小,据说远洋航行性能也是不错,和马尼拉大帆船一样多层甲板,可以布置大量火炮到侧舷进行射击。

不过听说这种船怕风,前后高船楼在大风天气,一旦操作不慎就可能侧翻。”

俞大猷也解释了最后一种船型,一种夷人的战舰。

其实,这也是大明对欧洲战舰发展历史的不了解才产生这样的误会。

俞大猷最后一种展示的那种所谓的战舰,其实是早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船型,属于卡拉克帆船的一种,而马尼拉大帆船则是针对卡拉克帆船不足,经过改进后出现的船型,很多方面都相比更加占有优势。

只是卡拉克帆船虽然适合远洋航行,但是毕竟惧风,来到远东地区的自然不多,所以反倒被俞大猷重视,以为是夷人的新式战船,放到最后展示给魏广德看。

实际上,卡拉克帆船属于典型的内海战船,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战力低下。

西方的大帆船技术确实发达,进步很快,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期,在东方古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的时候,欧洲其实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

西方的文明,最初是从地中海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的海航技术最初就是地中海的三桨座船开始的。

之后对风帆的认识,开始在桨叶船进化到帆桨船,才有了欧洲的帆船。

而之后北欧国家使用的则是柯克船,一种看起来船体有点像阿拉伯三角帆船的船型在欧洲发展起来,因为北欧海盗的出没,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远洋帆船的概念。

柯克船一般只有一根桅杆,挂一个四角方帆,采用搭接法建造船体。

搭接法是早年造船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船板一层压一层,相对于处理船缝压力小一些,船体也能做到相对比较坚固,但是问题是采用这种方法船板不可能太厚,或者说没法采用多层垂直交错增加强度。

在这里多说一句,其实人类早期技术不发达时,船只并不是一种耐用品,往往时一次性的,或者二次性的装备。

只是到了后来船只建造技术发来越发达,船只也越来越耐用,价格也越来越贵,这才成了耐用品。

柯克船的最大问题是由于采用搭接法建造,船只不可能造的太大,越大越脆弱,因此为了远航需要,改进船型势在必行。

欧洲逐渐出现了一种船体短胖,有高艏楼和艉楼的船只,采用三桅或者四桅,使用缝接法建造船体,这种船只被称为卡拉克船。

卡拉克船采用高艏楼,抗浪性能有很大提高,高艉楼则有效的扩大了船体空间,采用多桅多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力。

船体采用缝接法,这也是在掌握捻缝工艺后造船工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全球总体来说都差不多。由于可以使用油灰或者沥青等之类的东西捻缝,这样的话船体就可以采用多层垂直交错,中间用铁钉联接,船壳厚度可以随船只增大变大,这样便可以保证船体增大后船壳强度不足。

更重要的是,艏楼和艉楼可以布置大量火炮,增强了其作为战船的能力。

但是卡拉克船由于有很高的艏楼和艉楼,导致其在航行时很容易招风,船体难以控制,艏楼和艉楼布置了大量火炮,船体也有多层火炮,重心过高,遭遇横向风时容易导致船只倾覆。

针对这些问题,各国进行了长时间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改进的结果就是盖伦船。

最初盖伦船要小于卡拉克船,但是没有高耸的艏楼和艉楼,取而代之的则是船身整体层数的增多,让船体看起来更加高大。

船身特别是水下部分更加流线型,还设有修型用的船徽,有时还要包铜皮减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