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皇后娘娘的亲闺女回来了 > 第137章 VIP(第1页)

第137章 VIP(第1页)

新帝登基,自然要开恩科的。

昭熹元年的科举,定在了六月初十,凡是举人,无不提前赶到燕京,做好准备。若是能在这次科举中蟾宫折桂,那就真的光宗耀祖了。

这可是新帝头一次科举。哪个皇帝不是对自己主持的第一次殿试印象最深刻啊!那一次选□□的进士,最入眼了。

诸葛盈有心在这次科举中不限“男女”,可这次恩科,只是考进士,只有此前已经是举人的才能考。之前压根没有女子科举,自然也就没有女举人。诸葛盈没办法,只能将目光放到了今年七月、八月的院试、乡试上。

到时候她宣布了女子也可以考,自然会有一些有才学的女子报名。当然,之前读书的女子毕竟还是少数,可是,先考带动后考嘛。总要有人先考过了,证明可行,才会有更多女子选择读书、考官。

一批批的女秀才、女举人起来了,才会有女进士。

说实在的,如今的沈文汐、孟雾芙她们,都没有走正经科举,官身都是因为在登州府一事中立功,才特许的。这并非正常渠道,也不是一般女子都能接触到的。

所以才需要继续努力呀。

但诸葛盈并不是眼中只顾这些事的人,身为帝王,立场就不能那么单一了,除去女子科举外,如今当务之急是这次会试和殿试。

诸葛盈之前让朱清宁帮她在翰林院里留意那些人里可有可用之才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了——她的选官准则,必然要实干的人才,而不要那种空谈学问的。

谁都知道,要学,要读书,可光是读书是没用的,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上,说那么多的王政礼治、仁义礼智,又有什么用呢?

她需要的并不是编书修书的人,而是能够治理百姓、带着百姓过好日子的人。

会试的主考官是吏部尚书王之庭和首辅周霜,诸葛盈并不是直接的主考官,但她作为女帝,也有授意题目的资格。

当然,前次“娇娥税”和女官一事,她已经动了男人基本盘的利益,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她当然也不好太急躁,暴露了自己的弱项,反而会被顽固派按头猛打。

谁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可以铤而走险,无所畏惧。

诸葛盈露了些口风给王之庭、周霜,他们大概就知道陛下的意思了。不需要太大的变化,但仍然要有朝廷风向的转换:要务实。

上行下效的道理谁都知道,只要朝廷在科举这样的大事上有了风声,那么那些为了科考而付出许多年努力的考生,以及他们的师长、长辈,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和谁过不去,也别和自己的前途过不去。

今上不想要那种夸夸其谈的人了——以前的先帝就特别喜欢浮夸风,文藻华丽的更是得他偏爱。可陛下不这样。

人家都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为孝也”,可当今女帝是宣明皇帝的女儿,并非先帝的女儿,诶嘿,不用守这规矩。

也无人能指摘她。到了这个时候,众人才品出一些无上皇将当时还是定蓟公主的今上过继给宣明皇帝的意思来。她不是平帝的女儿,自然也无需照着平帝的路子来走。

显然,这一点对老二、老三来说,都是做不到的。而且,不难看出无上皇对女帝的期许。他并不仅仅指望她做个守成之君,而是开拓之君。

诸葛盈,或许还真有这个本事。

所以无上皇如今定然也还在照拂着女帝,为她稳坐钓鱼台。

会试照常进行了。张榜之后不久,便是殿试。

按理,也该皇帝亲自准备殿试的题目。诸葛盈的确有心,她自己拟定了两道题,又让朱不悔、王之庭一人出了一题,可谓面面俱到,既有她这样的革新力量,也有两个老臣、也是曾经科举过的栋梁之材出题,就是考生们最习惯的考题。

也算是一种照顾。

殿试之后,诸葛盈亲自阅卷,终于赶在当日出了结果。她却是个谨慎人,头一次改卷,不敢确定,又将试卷和名次一并给了周霜和王之庭看,让他们决定是否合理。

二人看了,也称陛下的排序英明。尤其是那状元,叫卢青的,着实是个人才,答卷头头是道,颇讲道理,且一看就不是瞎编乱造的,诸葛盈的那两题实践题,他也答得很中肯。

他们还不了解诸葛盈么,她喜欢的臣子,就是这种类型的!

于是这场恩科的状元便定了下来。当场公布名次时,诸葛盈还特意望了望那状元卢青,一见就忍不住愣住了。

卢青唇红齿白,着实是个翩翩少年郎。

上一届有裴熹、曹宣,这一届又有卢青,都是顶年轻的人,年轻人好啊,有干劲啊!诸葛盈充实了自己的人才库,心里高兴不已。

依例,接下来是打马游街与琼林宴。诸葛盈原以为将这新选□□的人才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也就完事了,她可以将更多的心力投放到接下来的院试和乡-->>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