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一剑吞鸿 > 第一卷 凌源旧事断新谋 第62章 以德报德公道人心上(第2页)

第一卷 凌源旧事断新谋 第62章 以德报德公道人心上(第2页)

寒李淡笑道,“哈哈,辰兄是杀手里嘴皮子最好的,夏兄是掌柜里头脑最好的。”

站在刘懿身侧的寒李,有别于昨日冷厉的状态,反而是一副恭顺谦和模样,让人不禁浮想翩翩到当年布义行刚、威强睿德、静若处子的荆轲。

“相约深巷里,妙法除旧愁。走吧!一同去瞧瞧,宣伟巷这几千老小,可就指望他了!”寒李似乎对城东之事早已知晓,死士辰、夏晴亦是未露惊色。

受到百姓疾苦的思绪所指,寒李情绪随之低迷起来,他抬头瞭望初阳,面露坚毅、眼含期盼,随后,行步如飞,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

若你五才真人救不得,我寒李愿散尽心念,还一地安康!

城东的动静,远远比众人想的要更加浩荡。

数丈高的东城门已经破碎不堪;宣伟巷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拥堵于此,家人因获瘟而在此受治的百姓,一个劲儿的想往里冲,大批未带兵器的郡兵从郡守府赶来,形成人墙,阻拦百姓于巷外,宣伟巷外闹闹哄哄的一片,关心则乱之中,百姓们甚至已有哗变的危险。

而宣伟巷内,外不见内,一片淡薄黄雾,药气蒸腾,声响全无。

此时,巷内跑出一人,众人定睛一瞧,那人赫然是彰武郡郡守,樊听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相貌而言,樊听南身材五短、骨细肩宽、皮肤黝黑,与樊观北的容颜相去甚远。但做人知面不知心,若比起胸怀、城府、格局和本性,两兄弟同样相去甚远。

在郡兵的帮助下,樊听南总算是穿过人群,就近爬上一栋土砖房,他来不及整理衣衫,一番慷慨陈词立刻脱口而出,疾呼道,“彰武父老,大瘟数月,民令沦丧,时令不遵,亲人溘逝,举城哀悼。全郡上下,久无脱困救民之法,城东数千哀坟立道,实为听南守业无能之责。”

喧闹声逐渐减弱,百姓们屏气凝神,听着樊听南的演讲。

樊听南不管不顾,继续大喊,“今日,水河观有天师破门造访,对症携灵药,祭灵布道、施法运功,救彰武于万难之中,灭大瘟于狂暴之时,此乃凌源之大幸,望请各位父老乡亲稍安勿躁,静候佳音。民吾同胞,物吾与矣,听南在此立誓,若水河天师无用,城东的坟,今日,便有我樊听南一座!”

乱哄哄的场面,顿时落针可闻,不管是郡兵郡吏还是平民百姓,都饱含泪水、直直勾勾的看着樊听南,这段时日,为解民急,郡守掏空了家底,耗白了头发,让人看着心疼。

作为庸庸碌碌的平民百姓,可能这一生,他们都不会走出薄州,更不会见到‘五公十二卿’那种权柄遮天的大人物。在他们心中,面前这位歪嘴驼背、身短肤黑、夜以继日、甘当牛马的郡守大人,便是那可以立碑传颂、永继香火的圣人。

人心所向,大道所向,所有的百姓,在这一刻,选择了相信。

刘懿灵机一动,在人群中找了个不显眼的位置,喊了一句‘散啦散啦’!

百姓们呜呜泱泱,齐刷刷拱手喊了一声‘大人保重’。

而后便各自散走。

待民众散尽,樊听南翻身下房。守候在房下的郡兵、文吏、刘懿及东方春生等人,齐齐拱手,樊听南仅是拱手回礼,便示意众人面裹白巾,随同樊听南一并进入宣伟巷。

一路上,药气杳杳,音绝声闭。除了来来回回的官吏侍从,小巷中便是空寂无人,屋内微微呻吟不断,冷不丁会传来一声惨叫,十分渗人。

行至中段,众人被一名道童伸手截止,越来越浓的黄雾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名白发白须的道人,正襟坐于地,在他正前方放置一皿,老道人双手上下结印,快速腾挪,环抱器皿而动,雾从皿出。

“你等走吧!徒留在此也是无用之人,莫要叨扰法事!”

对于刘懿、寒李、死士辰三人来说,这声音再熟悉不过,赫然是那五才真人!

兹事体大,樊听南立即引领众人出巷,就近找到一处僻静食肆,要了两屉蛮头、一盆热羊奶,外加葱盐豆腐、蘑菇鸡蛋、猪肉干儿三样小菜,与众人同坐一桌,开吃早餐。

饭菜未上,热心懂事的老板先为每人端上一碗浮元子,全当提前过了元宵佳节。

列座之人都不是迂腐之辈,儒家食不言、寝不语那一套迂腐规矩,便被抛在了脑后,樊听南一边大口吞咽,一边讲起了今晨宣伟巷之经过。

“昨日归来,天色已深,听南便未多做叨扰。若非诸位昨日侠义肝胆,恐怕我樊听南已是背上了千古骂名,待得此事一了,定当厚礼重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