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永乐长歌 > 第 69 章 微服(第2页)

第 69 章 微服(第2页)

大明户籍管理严格,离开原籍超过百里,就需先向官府报备,取得路引,才能启程。不带路引擅自离开原籍的人要问罪,途中包庇收留者也要问罪。

仪华是女儿家,几乎不曾独自出远门,没有用过这东西,在车内听见农妇问“路引”,心下不免慌乱,扭头去看朱棣。

朱棣倒十分淡定。外头禄存不急不慢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头写着:朱四,应天府人士,商户,妻徐氏,奴婢三人,至凤阳府经商。

农妇识字不多,拿过路引来,大致认出“凤阳”两个字,便将路引交还。

仪华松了一口气:“幸而殿下轻车熟路、准备周全。”

朱棣眼神中流露出淡淡得意。

那农妇指一指田埂上的一只陶罐:“喝吧。不用你们干活。”

朱棣带仪华下车,上前致谢,农妇见着仪华,笑道:“哎哟!哥儿生得俊,哥儿的媳妇更标致!命也好,嫁个做生意的相公,不用下地干活。”朝廷政策虽重农抑商,极力贬低商人地位,但老百姓过日子,谁愿在田里风吹日晒?看见商人赚钱来得容易,没有不羡慕的。

农妇又大声招呼附近的乡亲:“来看,来看,细皮嫩肉的,白白净净。”

一时间远近聚拢来四五个农妇,有大婶,有老太,也有年青媳妇,放下犁头和耙子,围着仪华啧啧称奇:“这面相有福,一看就好生养。”“这手指像白芦笋似的。”“把村东头的豆腐西施比下去啦!”拉着仪华的手夸赞,羞得仪华红了脸。

乡下人淳朴热情,仪华初次与她们这样近距离平等地打交道,一时有点吃不消。

虽然是农忙时节,但乍来了两个漂亮的异乡人,又听说祖籍是在凤阳,众人愈发好奇,不急着干活,留在这问东问西。

问朱棣祖上在凤阳时做什么、怎么迁去的应天府,又问家中老人如何、兄弟几人。

仪华看着朱棣一本正经地胡说,脸不变色心不跳,既觉得好笑,又暗暗对他刮目相看。

言谈间熟络一些,仪华便问她们正做什么农活儿。

一个老太太笑道:“噫!我们的犁头都套在牛上了,这都看不出来!看来哥儿娶的是个大户小姐,从没到过田间呀!”若真如朱棣所说,是普通秀才家的女儿,不至于对农活毫无知识。

仪华在宫里,说话周全,滴水不漏,出宫来开口没几句,便露出破绽。

朱棣笑着解围道:“婆婆不知道,媳妇在娘家是小女儿,被爹娘哥哥们宠坏了,平日不出门,许多活儿不会做。”

年轻的啧啧艳羡仪华的福气,年长的便碎碎念道:“做媳妇的,不管多娇生惯养,都要懂得洗衣做饭伺候丈夫。听人说,从咱们凤阳出去的皇后娘娘,在宫里还给皇帝亲手摊烧饼、卷大葱呐!小媳妇,你会不会做饭?”

朱棣替她答道:“她会。手艺还不错。”

朱棣主动请缨要帮忙做些农活,仪华说也想试试。

众人都捂着嘴笑,等着看仪华的笑话。

果然,仪华虽擅长骑马,却完全不会赶牛,拿小鞭子抽,拿树枝诱,那耕牛一步都不动。又去耙地,手劲太小压不动耙子,学着农妇示范的样子,整个人站在耙刀的-->>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