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红楼之女配角 > 12严氏(第1页)

12严氏(第1页)

匆匆一年过去,如今,皇后已经很少来东厢处理宫务,多是在内殿修养。

六局的折子则多由元春自行批复,偶尔有疑难之事,元春便去后殿求见。

刚开始的时候,元春不过是将一本本折子的简要内容都写在纸条上,然后重新夹回折子里,上呈皇后。再根据皇后的意思一一批复。一手簪花小楷柔美清丽,被皇后很是赞了几次。

提取折子的简要内容对于元春来说太过简单,她一开始不得不故意拖慢了速度,偶尔还疏漏一下,犯个不大不小的错处,以显示出她的生涩。

然后在皇后的教导下,她飞速进步着,不过一个月,皇后便在元春上呈折子时,细细问她有何看法,再对她指点一二。

渐渐地,元春的回复越来越和皇后的心意。

入冬的时候,皇后病了一场,实在不愿再被那些琐事扰了清静,便让元春自行批复,再将事务简单汇报即可。

在皇后带着元春准备了一次过年大宴之后,连端午的大宴,也放手让元春自行安排了。

元春就这样看似战战兢兢,实则游刃有余的将宫务彻底接了过去,只偶尔挑拣一二她觉得“不决”之事去请示皇后的意见。

这日,元春照例带着“不决”的折子来到内殿求见,却被告知太子妃来请安,被皇后留下了,这会儿正在内殿密谈,让元春晚点再去。

回到东厢,元春想着,该是为了太子良娣和良媛的事吧。

太子成亲的时候,还是恭王世子。

恭王成亲时尚且被随意指了个知府的女儿,到恭王世子成亲的时候,更是被指的是督察院右佥督御史的女儿。

督察院右佥督御史严瑞出自平民之家,科举出身,不过二十年便爬到正四品的官职,也算是能耐人。

但严瑞为人耿介,刚直不阿,为官清廉,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

因是自小在市井之中长大,深恨豪门世家巧取豪夺,到了督察院自是感觉如鱼得水,最爱微服去市井之中打听豪门世家不法之事,每每参得那些豪门世家灰头土脸。

几年下来,满朝文武竟是被他得罪了大半。

即使女儿被指婚皇家,他也不愿与豪门世家和解,非亲近之人添妆不要,超过十两添妆不要,硬是让女儿带着皇家聘礼作为嫁妆出的门子。

严氏心正,善持家,作为无实权的亲王家的世子妃倒很是妥当。但作为太子妃,她能为太子提供的助力就微乎其微了。

如今,皇后自觉撑不了几年了,便不得不为太子好好打算。

等秋闱过后,宫里便会重开选秀。除了给陛下后宫添些新人外,三皇子、四皇子也到了指婚的年纪了。另外太子、二皇子的后院除了正妃,便只有几个宫女出身的侍妾,这回也会一并指几个大选出身的秀女。

皇后已是打定主意,为太子选择两名出身权贵豪门的良娣和两名出身书香世家的良媛。

皇后虽也是熟读史书的,知道顺利登基的太子不多,大多落败都是太过优秀太过强势被君父忌惮。

但太子从小是作为“闲王”世子长大的,学识略显平庸。又因为陈氏管家手段了得,太子从小生活平顺,人也显得相对单纯。且陈氏与当时还是恭王的陛下相互扶持,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太子幼时见惯了父母像寻常夫妻一样,在他心里,父皇和父王、父亲没有多大差别。

如此,在皇后看来,太子将来必不会因为陛下猜忌而失势,反而会可能被有权有势的兄弟抢了位置。

毕竟如今六个皇子,除了太子,以及淑妃所出的二皇子、六皇子,三、四、五三位皇子都有强大的外家,他们还没娶亲,若是再结一门强势的姻亲,将来皇后去了,太子如何斗得过这些兄弟!

今日皇后与太子妃密谈,想必就是将其中的道理细细揉碎了讲与太子妃,怕将来新人进门,太子妃举措失当,结亲不成反结仇。将来,可还要靠那些新人的娘家为太子冲锋陷阵。

又想到秋闱,元春心里一滞。

希望老太太能成功阻止哥哥参加这次的秋闱,虽然今生哥哥身子好了很多未必熬不过本次秋闱,虽然今生已改变很多事情,但元春依然不敢赌、不愿赌。

坤宁宫正殿内室。

太子妃严氏听明白了皇后的意思,但她心里隐隐的觉得有几分不妥。

她并非拈酸吃醋的人,也不是怕出身高贵的新人会威胁到她的地位。

她很清楚,即使太子不像如今她看到的一样温良体贴,但即便是为了名声,为了正统士大夫的支持,也不会闹出宠妾灭妻之事。

她只是根据在家时偶尔听到父亲的只言片语,关于太上皇,关于豪门世家,揣测太上皇选父皇继位,不是毫无缘由的,当年把母后指给父皇,如今把自己指给太子,都是有深意的。

严氏幼时随严瑞外放,记忆里每到收缴赋税的日子,父亲的心情总是很不好。

她记得父亲给母亲抱怨,说是&ot;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ot;。(注1)

后来,父亲硬顶着压力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当地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父亲曾经说过,赋税减少,土地是根本。本朝立国以来,百姓日增,人口越来越多,可田地却越来越少。

民间投献隐匿成风,朝廷怎么可能收缴的上来赋税?待他有资格给陛下上奏折,定要请求陛下清理全国的土地,将土地从豪门世家挖出来,分给平民百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