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纯音乐 森林 > 第十一章 选择(第1页)

第十一章 选择(第1页)

李澍收到家里的转账,整整一万元。父亲在电话中说,前段时间五一假期,接了不少游客,收入颇丰;加上此前积累的部分,凑整转给李澍买电脑,让他自己劳逸结合,不要辛苦做家教。

“不用这么多。”李澍推辞,“我也攒了几千。家里冰箱的密封性都不好了,你们换个新的吧。”

电话中传来父亲李东明爽朗的笑声:“什么密封性不好啊?就是你妈没关严实。”

母亲赵春萍抗议:“那密封条就是老化了,以前一推就吸上了,现在得使劲儿按才行,关不严就进水汽!”

李澍说:“那就换一个吧。”

母亲又改了口风:“那倒不用,压缩机又没事儿,还能用。”

“不用总惦记着给我寄钱什么的,我这儿都挺好的。家教就在跟前儿,高中的内容我都还记得,不累。”李澍又叮嘱父母,“我爸那个腰,该去复查就复查,那几个康复的动作还得继续做。你俩都是,有什么不舒服,记得去医院,别就吃去疼片。”

李东明语气似是不耐烦:“知道了,知道了。”但听起来却也是喜滋滋的。

李澍的课业一直没有松劲儿,在全学年成绩也处于中上。

大二伊始要划分专业,因此在大一的春夏之交,学院连续举行了若干场专业分流宣讲会。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各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发展方向、毕业生去向等,也有高年级师兄师姐或是毕业生交流经验。

有几位老师和高年级代表纷纷提到,在选择专业时,是要让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专业。

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兴趣和特长,要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不要怕问题和挑战,要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

更要对未来有信心,把握发展机遇,与其思考哪个专业更有‘钱途’,去预判未来,不如提高个人竞争力,成为专业内抢手的顶尖人才。

在宣讲会上,李澍也见到了程峻齐。他作为优秀本科生代表,和师弟师妹分享了大三进入实验室后的心得,以及他加入实验室两年来参与的项目与收获。

看到他在台上从容自若的气度,李澍不禁想起在攀岩友谊赛中,那些屡获佳绩的特招运动员,还有运动会赛场上将众人远远甩开的接力选手。

有人比你更有天赋、更加努力,甚至出发更早。

在你蹒跚学步,甚至还要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方向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了看似不可企及的高度。

然而这些人,不仅仅是竞争者,也是先行者,是领路人。

李澍想起那天聚餐时,方拓说过的一番话:“每个登顶雪山的人,都是从大本营出发的。”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自然,有人先看到峰顶的无限风光;但他现在应当关注的,不是和对方一较高下,而是自己如何继续攀登。

就像攀岩一样,多思考,补短板,持之以恒。

掉下来再继续爬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攻克,每次尝试,都能在岩壁上进步一些。即使短时间内不能超越对方,总可以超越过去的自己。或许在某一天,就能与那些先行者比肩。

但那天,方拓也私下和李澍说了几句话。

他说:“你爬得很稳。看得出来,晓唱和我教给你的,你都认真练习了。但另一方面,你是个新手啊,面对新线路时,拿出你的激情和创意来!你可以更猛一些,更拼一些!不要怕犯错,不要怕失败!”

最初填报高考志愿时,许多高中生和家长,甚至是高中的老师们,对各个大学的专业名目和课程设置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即使进入大学,未来的图景仍飘渺遥远。

李澍高中时成绩优异,便拥有了随心选择的权利。信息科学是众多高分生的首选,所以报考这个学院,是他无需犹豫和思考的选择。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也是老牌优势专业,无论怎么看,都更为保险稳定。

相对而言,智能科学等新兴的领域中,即使在学界,各种观点都充满冲突,没有定论。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会后程峻齐看到李澍,热情地招呼他,问他是否有了确定的意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