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修正版 > 第五百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第1页)

第五百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第1页)

元佑元年五月丙寅(初十)。诏:录故翰林侍读学士孙黯亲孙一人为选人第七阶判司薄尉官,着吏部右选,与注阙除授,以黯曾修《英宗实录》未及推恩亡故,而故推恩。御史上官均上书,乞自今以后,吏部考课入优等者,许取旨推恩,越次简拔,从之。起居郎兼中书舍人范百禄、集英殿说书、监察御史苏辙等联名上书:邢房送来词头,奉圣旨:李定备位待制,终不言母为谁氏,强颜匿志,冒荣自欺……张诚一,邪险害政,有亏孝行,不当人子……今李定已编管新州,诚一却未责罚……臣等惶恐,乞严办诚一。诏:命京西提刑司严查张诚一,具奏以闻,并令诚一就地待罪。……赵煦翻着这些通见司送来的今天两宫批示。随手就将这些帖子放了下来。“张诚一大概是死定了!”他轻声说着。这是肯定的。证据确凿,几乎没有狡辩的空间。现在就看,最后是赐死呢?还是处死?赵煦感觉,应该是前者。毕竟,总要讲点体面。石得一在赵煦身边,低头说道:“大家,臣听说,近来罪臣诚一的家人,在找关系请托,想要给罪臣诚一开脱。”“说什么‘徐国公张耆之坟,乃为盗墓贼所盗,罪官诚一发觉后,请人重订亡父棺椁,因觉随葬犀带等物,为贼所毁,故取出欲令人重新装订。云云……”赵煦笑了。你在讲什么聊斋?徐国公张耆葬的地方是张家的祖坟,日夜都有人看守的。而且,就算张诚一的诡辩成立,确实被人盗墓了。但你把你爹随葬的宝物,自己挂身上,什么意思?真当朝廷是傻的?只能说,张家人呢,在张耆之后,真的是智商退化了。这事情还能狡辩吗?没有狡辩的空间了!现在该赶快躺平,老实一点,兴许还能保住点什么。他们这么搞,恐怕最后只会便宜了宫里面那些秃鹫。最后落一个人财两空!石得一却是不嫌事大,继续报告:“另外,臣听人说,罪臣张诚一的亡母去世之后,一直停灵在寺庙,未曾下葬……迄今,已数年之久……”赵煦眉头一跳。这是什么大孝子啊!士大夫三月而葬,诸侯五月,天子七月。这是礼法。让生母停灵数年,而不能入土为安。这是在挑战整个儒家的道德观。赵煦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何?”石得一低着头,答道:“彼时,张诚一正为枢密院都承旨……”好吧!“所以,他是隐瞒了母丧吗?”“嗯!”得,此事一旦被外廷的大臣们知道,张诚一连体面的可能都没有了。两罪相加,张诚一必须公开处死,以儆效尤!所以问题来了。赵煦开始思考起来。这张诚一在他上上辈子,到底是怎么脱罪的?反正,赵煦记得的是,绍圣时代,这个张诚一还在汴京城,活蹦乱跳的活着。还曾入宫拜谒过赵煦呢!徐国公张耆唯一在世的儿子!赵煦是多少有一点印象的。于是,赵煦扭头,看向石得一,问道:“这个罪官张诚一,是不是有个神通广大的朋友?”石得一低着头答道:“奏知陛下,以臣所知,如今自请于永昭陵中服侍慈圣光献皇后神灵的张茂则,素与张诚一友善。”赵煦笑了:“还有呢?”大宋勋贵和内廷的内臣,交好、勾连甚至联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鼎鼎大名的内臣家族蓝家,就有子弟娶勋贵之女——高级内臣,收养的养子,不一定要入宫当内臣,是可以在外面传宗接代,过正常人的生活的。像蓝家这样的,一半人在宫里面当差,服侍帝后,一半人在外面,和勋贵外戚们联姻、交好的家族有好几个。这是合法的。因为内臣收养养子,依照制度,最多一个。超出这个限制,就要有特旨。这就是天恩浩荡!张茂则想不想走蓝家的路子?肯定是想的。如今张茂则已经倒台,可张诚一的家人还有底气继续活动,想要给张诚一脱罪。这就意味着,张诚一在宫里面还有关系。石得一恭恭敬敬的回答:“臣听说,合门邸候孟在为,曾与罪官诚一亲善。”赵煦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孟在为?”他认真的看向石得一,确认的问道:“已故的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之子?”“陛下圣明!”“呵呵……”赵煦笑了一声。孟在为吗?他的脑海中闪现了他的元后孟氏,跪在坤宁殿中,瑟瑟发抖的样子。赵煦身边的大貂铛梁从政,则捧着诏书,抑扬顿挫的宣读着旨意。“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阴挟媚道……朕夙夜恻怛,寝食靡宁!难以私恩而屈大义,躬禀两宫慈训,奉被玉音,失德若斯,将何以母仪万邦,上承宗庙?可上皇后册宝,废居瑶华宫,赐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赐紫,法名冲真!……称朕所以始终待遇之意!”,!外人只知道,孟氏是蒙冤被废。可谁又知道,赵煦内心的愤懑呢?!那不是一天两天累积下来的东西。更非是一日两日,所沉淀下来的恨意。所以,赵煦其实是知道,孟氏是被诬陷的——开玩笑,连后宫里那点事情,他都不知道,还要被蒙在鼓里的话,那他是如何驾驭群臣,将包括章惇、曾布在内的人精,驱策如指使的呢?但,赵煦坐视了孟氏被诬陷,被冤枉,甚至在孟氏被废的过程中,悄悄的用了力。这从废后诏书内容就能看出来!完全否定孟氏作为皇后的合法性。也完全否定了孟氏的个人道德以及贤惠。就差指着鼻子骂——汝乃祸国殃民之人,不足以母仪天下!原因?很简单。孟氏是太皇太后选的,而且是违逆了赵煦本人的意思选的。孟氏这个皇后被册立,就是太皇太后为了测试赵煦的服从性而做出的政治选择。有宋以来,历代天子大婚,从未有像赵煦上上辈子迎娶孟氏的典礼那么寒酸、屈辱甚至充满羞辱性的!赵煦永远不会忘记的!上上辈子,他的大婚日期,被选在了元佑七年的五月十六日。那时候,他已经成年了。而且,接受了完全正统的帝王教育。所以,他如何不知道,五月十六日是个什么日子?五月十六,是道家天地交泰和日。所以,自古夫妻会在这一天分房而睡!满朝宰执,能不知道?但太皇太后力排众议,就选了这个日子!就是要选在这一天,举办大婚!就是要践踏赵煦这个天子的威严和颜面!就是要测试赵煦的服从性!若说,日子选错了,可能还是太皇太后因为笃信佛教不懂道家忌讳。但婚礼当天的诡异现象,就不可以这么解释了。赵煦记得清清楚楚的。大婚当日,宰执们摆出了自古天子大婚的应有排场。宰相吕大防亲自担任逢迎使,司徒韩忠彦为副使,太尉苏颂为发册使,王岩叟担任副使,右相苏辙为告期使,皇叔祖、大宗正赵景宗为副使。苏轼为卤薄使,亲自为赵煦御驾前导,引领赵煦到太庙祭祖。排场够大了吧?但,就在赵煦出宫时,圣驾队伍被一支十多辆车的队伍,直接从中间分开。为首的是褚红色的伞盖犊车,紧随其后的则是一辆青盖犊车——标准的皇后车队!这是在做什么?赵煦永远不会忘记,他那时候的感受。他紧紧攥着拳头,咬着嘴唇,脸色铁青的看着皇后车队,将他的队伍分开。下马威啊!真的好厉害啊!赵煦忍了!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怒不可遏!皇后被迎奉入宫的时候,本该有全套的礼仪吹鼓——就算是民间一般百姓嫁人,迎亲队伍也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对不对?然而,那天的宣德门,什么都没有。冷冷清清的。好吧!太皇太后:()我在现代留过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