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娱乐圈人生游戏云风清百度 > 第141章 第十三章(第1页)

第141章 第十三章(第1页)

相隔三个月拿到剧本的两个剧组开拍时间却只差了一个礼拜,还是CJ那边快了一个礼拜的差额,要不说小公司资源有限呢。大公司组团队三两天就能把架子搭起来,小公司却要慢慢磨。

不管怎么说吧,两个项目算是同期开机。尹希诺作为两个项目的作家,对亲儿子的上心程度可远比养子要高,她就差住在以‘嘟嘴龙’灯光师为原型的《绝处逢生》片场里,很偶尔才会去《赌徒》那晃一晃,每次去还是被导演叫去的,进一位作家应尽的义务,顺带参与一下团队大聚餐。

作家的关注度明晃晃的放在台面上,两个剧组的导演们也都知道尹希诺对哪个项目更关注。对此,朴秀元自然是很高兴,她是被更多关注的那个么,朴勋政就有些微词。

《赌徒》开机拜神当天,剧组聚餐。

朴勋政端着酒杯半是玩笑半是好奇的问作家,到底是那边剧组的导演不放你走,还是你确定对那边更关心?从未来预期成绩看,作家怎么都应该更关注他们这个组才对,他们才是强强联合。

不是朴勋政看轻那位老大姐,多少是前辈么,该尊敬还是要尊敬。可那位老大姐此前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去年上线的《春梦》在他看来也是本子够好,而不是导演的执导能力突飞猛进。在这个基础上,作家更在意老大姐,不是很奇怪么。

尹希诺倒是没跟对方说什么话语权的问题,那没有聊的意义,她说得是,“我写的是系列电影么,整个系列最初的灵感就源于他们组,过去也是为了找下个本子的灵感。”

压根就没往话语权方向思考过的朴勋政很自然的就信了作家的解释,本来啊,想要在片场掌控话语权的作家干嘛来电影圈混,去写电视剧的本子不是更轻松。电影始终是导演的艺术,作家真正能称王的领域压根就不再影视圈,而是去写小说。

尹希诺还真在写一本小说,同系列题材的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她打算以小说发表。影视圈一直以来就有买知名作品的版权改变的路数,她想拿小说做后备方案。

如果亲儿子干不过养子,成片成绩相差过大,外面不了解的人不会对作家有什么看法,顶多认为导演执导的功能有差距。可对如朴建木这类了解她想要在片场掌控话语权的知情者来说,就相当于市场证明了,一部电影好还是不好,写剧本的搭骨架的作家只能保证作品的下限不会过低,但填充故事血肉的导演才能操控作品的上线,能创造奇迹。

要是不幸,两部作品差距过大,那后备方案能保证尹希诺还有再尝试一次争夺话语权的机会。买版权改编的作品,原作者除非完全不懂行,纯粹卖版权给项目方进行剧本改编,否则原作者对影视化的团队还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到底是原作者么。

而要是运气够好,两边成绩差不多,乃至于运气更好点,亲儿子的成绩更好,有小说版权在走的尹希诺,在挑选团队上掌握的话语权就更大了。有原作就有原作的粉丝,代表粉丝利益的原作者,天然就有话语权。再叠加实际成绩够好,到那时,尹希诺怎么都能跟朴勋政这类的导演平起平坐,而不是对方说要改结局,她就只能笑笑说随便改。

计划是很好啦,但光想法好没什么用,什么事都得实践出真知。

实践上出了问题,凭借庞大的素材库,写剧本时除了偶尔会串戏需要放空一下大脑才能继续写的尹希诺,创作剧本时总得来说还是很顺利的。可电影作家在写小说上很不顺利,困难度堪比跨行。

虽说小说和剧本都属于文学的分支,但剧本是以舞台和台词为轴心,注重对话,注重场次的分割,舞台描述等等。而小说更注重是情节,文笔、辞藻、在构建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大篇幅的人物对话反倒显得冗长。

一直学的都是如何创作剧本,一直习惯于以创作剧本的方式去展现故事的尹希诺,碰上写小说就卡住了。她惯性去描写人物对话,情节推动有旁白,有场景设置,这些改成写小说,各种别扭。

电影作家时常在写了一堆对话后才反应过来在写小说,又通篇删掉,重写。她写个剧本都没那么累,写小说写得巨累。为了缓解写小说的痛苦,主要是不想闭门造车了,就跑去咨询比起电影作家的身份更多是畅销书作家的孔枝泳,取取经。

孔枝泳表示,“我还真没碰到过这个问题,我帮你找人问问看。”看小朋友不解,反倒疑惑,“我没写过电影剧本,你怎么想起来问我?”

尹希诺更困惑,“您不是有两个本子被改编吗?”在《熔炉》之前,这位更畅销的作品《我们的幸福时光》先被改编成电影,那项目还是国民四大财产之一的姜东元试图转型的野心之作,纯文艺片。

“你都说了是改编,我只是原作的作者,改编的作家另有其人。”孔枝泳笑着跟她讲,“《我们的幸福时光》知道吧,给那个本子改编的张珉石,他还拿到春史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呢,奖杯也没颁发给我啊。”

还真不知道这回事的尹希诺囧了一下,“那朴建木怎么专门介绍我给您组团队?”只是小说作者的话,圈内接受度没那么高的。

“《熔炉》的项目组建我有掺一脚,从那个项目算,我也是你们电影圈的业内人了。”孔枝泳看她真不知道,笑了,“他会介绍我们认识是《基地村》够好,他认为我肯定有兴趣,我确实也有兴趣,我看中的是那个本子所传达的故事。”说着想起来,“你没发现我们工作室就你一个电影作家吗?”

当然是发现了的尹希诺此前以为,“我们工作室一共就四位主笔,其他都是来学习的助理作家,我以为他们是还没对接到好团队。”

“可以这么说,这个小公司一开始就是冲着影视改编利润够大才创建的,不然我又不是要弄出版社,养那么多人干嘛。”孔枝泳说着就笑,“她们愿意加入公司也是看我这边有影视改编的资源,有资源的意思是我可以帮他们对接需要本子的项目方,但他们都不是写剧本的人,全是正经出版小说作品的,先有作品再谈改编。”

换句话说,目前公司内,就尹希诺一个专门写剧本的。

加入公司都快三年了才发现就自己一个‘异类’,尹希诺也是很无语。

孔枝泳被她的表情逗笑了,“你一直在忙,其他人也不怎么来公司,大家平时接触不多,你不知道也正常。现在知道了,也就那么回事,这样,我找人帮你问问,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

问题大了,被老师找来的有经验的前辈表示,这事儿吧它没什么特殊技巧能解决,就慢慢磨。它跟写作风格一样,想变幻风格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就得慢慢磨,靠水磨的功夫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