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应召而到。
宇文歆免其行礼,请他落座,不好直接就问,先假装再问军事,权且当做开场白,略叙几句,转入正题,借着说到了今日汉军攻营甚猛,乃询问说道:“今日汉军阵中,有一督战之将,引百骑往返督促汉军诸部,旗号‘李安’。药师,闻你同产弟亦名此。此李安,可即公弟乎?”
李靖答道:“回禀将军,靖弟确名李安。靖弟前在罗艺军中为兵曹,罗艺降了李善道,今从寇河东,靖弟或现也确在汉军中,但今日汉军阵中此将,未见其人,靖实不知是否便是靖弟。”
宇文歆见他并不掩饰他弟弟李客师现在汉军中的情况,遂又从容问道:“药师,昨夜辕门将进禀,说有一你家家仆,为你送家书到此。这封家书,不知公家何人所写?”
李靖答道:“回禀将军,昨晚靖是收到了一封家书,系靖兄所书。”
宇文歆抚摸胡须,佯笑说道:“药师,若我记得不错,你家在三原。三原距此,数百里远,且河东地面,方今我军与李善道、刘武周两部交战正酣,却你家书忽至,想来当有要紧之事?”
李靖好像迟疑了下,然后答道:“敢禀将军,靖兄来书,所言确也算一件紧要之事。靖兄从友人处,听来得知了靖从舅表兄韩世谔的消息,闻他遁在陕、虢山中,因来书将此事告知与了靖,希望靖从王师,击破了李、刘两部以后,能够遣人南往陕、虢,找一找他。”
——韩世谔,是李靖舅舅韩擒虎的继子。韩擒虎没有儿子,韩世谔过继给了他。杨玄感叛乱时,韩世谔也参与了。后来兵败,他被擒获,但在送往去见杨广的途中,他寻机逃走了。之后只传闻他奔投山贼,再也没有了音讯。杨玄感兵败的地方是在阌乡,如前所述,正是陕、虢西边,而当时杨广是在河北高阳。这么说的话,韩世谔的确是有可能脱逃进了陕、虢山中。
却李靖的这个回答,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也正是如此,大概才会让人更加相信。
宇文歆端起茶碗,抿了两口水,有心叫他把家书取出,自来一观,可因既见李靖神态安然,不像亏心,复亦是因知李靖颇得李世民重视,无凭无据的,也不好苦苦相逼,便正思量间,——郑仁泰没走,已在座中开口,直言说道:“李公,你这封家书,可否与我等一看?”
李靖微愣,旋即坦然说道:“这有什么不可?将军与郑将军若是想看,靖自当取出以供览阅。”顿了下,说道,“不过家书,靖未随身携带。敢请将军与郑将军稍等,靖去将取来。”
郑仁泰呵呵一笑,说道:“一封家书,何必劳动李公大驾,只需差遣一从吏去取即可。”
李靖点了点头,便唤来一名帐外等候的亲随,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亲随领命而去,李靖则继续与宇文歆、郑仁泰闲谈,气氛虽甚微妙,却也不失礼数。宇文歆目光闪烁,郑仁泰不时往帐外去望。等不多时,这亲随还回,果是取了家书一封。李靖接住,亲手呈与宇文歆。
宇文歆打开来,急不可耐地浏览信中字句,只见信中字迹粗枝大叶,非李靖手笔,察其言辞,颇显急切,如李靖所言,确实主要说的就是听闻韩世谔藏身陕、虢山中之事。
看罢了,宇文歆略露释然,将家书还给李靖,笑道:“李公,公兄之此家书所言,关乎韩公下落,确是紧要。然我之愚见,战事当前,公当以国事为重,私情暂且搁置。待凯旋之日,再图寻觅,亦未为晚。到时候,我会派人相助於公,为公一同寻找韩公下落,可好?”
李靖收好家书,说道:“多谢将军!”
“李安,还有你昨晚的家书,我只是想起来了,随口一问。请公还来帐中,为的还是接下来的守营部署。药师,你适才言道,我营地坚固,兵多械精,汉军难以攻破,唯一需防的,是需防其夜袭,故需加强夜间巡逻,增设岗哨,并备足火把灯笼,此议甚是!我这就传令下去,就按公之此议,左、中、右三营,务必尽皆严格执行。”宇文歆不再说李安、李靖家书等事。
李靖应道:“是,将军。李善道用兵多谋,我营坚,他正面攻不下,必会另寻它法。靖之愚见,夜袭确是他有可能会选择的办法之一。但只要我军有备,他亦难有机可乘,无须大虑。”
帐中三人,却这时都能感觉得到,刚才紧张的气氛似已缓和,但一股莫名的尴尬,接着隐约萦绕起来。於是勉强又都装模作样地,谈了几句宇文歆所谓的“为的还是接下来的守营部署”,终是三人难以再议论下去。便宇文歆说道:“药师,夜已深了,各自歇息,明日再议吧。”
李靖起身告辞。
目送他出到帐外,听他和他亲随们的脚步去远,宇文歆转顾郑仁泰,说道:“郑将军,今日汉军阵中的李安尽管极可能就是李靖的弟弟,但好在昨夜的家书,非是李安所写。”
郑仁泰冷笑了声,说道:“将军,只怕不是这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哦?郑将军,你还有所疑?”
“将军,李靖说这封家书系他兄长所写,但他兄长的字迹,你我谁见过?未曾见过,就难辨李靖这番说辞的真伪。李靖素来谨慎,有没有这种可能?昨夜家书实为李安所写,而李靖得书之后,为掩人耳目,又伪造了这一封刚才给将军看的家书?将军宜多加留意,以防有变。”
宇文歆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点头道:“郑将军所言极是,我当细察,不可轻忽。”
言罢,二人对视,心照不宣。
……
回到了帐中,李靖坐将下来,只感觉后背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