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惠妃宫中出来,方羽后背已是一片冰凉。
长安城的阳光依旧灿烂,可他心里却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惠妃最后的试探,那看似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对“西域物证”的了解,几乎将“凶手”二字写在了脸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官场倾轧,而是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自己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碍了某些人的眼,成了必须要拔掉的钉子。
王德忠或许乐见其成,甚至可能推波助澜,但真正下死手的,恐怕就是这位看似温婉,实则心狠手辣的惠妃娘娘,以及她背后代表的寿王势力!
被动挨打,从来不是方羽的风格。与其等着下一次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到来的毒手,不如主动出击,将这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引出来!
回到方府,方羽立刻将自己关进书房。
“系统,分析一下,如果我主动制造破绽,引诱惠妃再次出手,成功率有多高?”
【叮!信息整合技能分析中……根据现有信息:惠妃势力急于清除潜在障碍(宿主),且行事风格倾向于“一劳永逸”。若宿主表现出明确的“站队”意向,且选择的是其对立阵营,对方再次出手的概率高达85%!但请注意,此举风险极高,敌人手段可能更加隐蔽、毒辣!】
方羽沉吟片刻,语气转为坚决:“与其坐困愁城,不如放手一搏。”
他决定,将计就计!
接下来的几日,长安城的官场上,悄然流传起一些“风声”。
有人看到,方侍郎在退朝后,与太子詹事李大人多聊了几句,言谈甚欢。
有人听说,方侍郎在户部处理公务时,对隶属于三皇子(非寿王)门下的几位官员格外关照,似乎有意提携。
还有小道消息称,方府最近采买了不少三皇子喜爱的书籍字画,似乎是在准备“投名状”。
这些消息或真或假,或明或暗,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荡起一圈圈涟漪。
方羽故意做得不那么明显,却又恰到好处地让“有心人”能够捕捉到。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撒下了诱饵,只等那条隐藏在深水中的大鱼按捺不住,主动咬钩。
为了配合这场戏,方羽也确实“无意”间增加了与三皇子阵营官员的接触。
有时是公务上的请教,有时是偶遇时的寒暄,分寸拿捏得极好,既显得自然,又传递出一种微妙的“亲近”信号。
他知道,惠妃的眼线遍布宫廷内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一定会一字不落地传到她的耳朵里。
一个屡立奇功、圣眷正隆、又不愿投靠自己的新贵,如果倒向了竞争对手,那对她和寿王来说,绝对是无法容忍的。
“大人,您这步棋,太险了。”张虎忧心忡忡。这几日方羽的动作,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险,才像真的。”方羽正在擦拭那柄削铁如泥的短剑,剑锋在烛光下闪着寒光,
“放心,我自有安排。你只需将府内外的护卫力量加倍,尤其是夜间,打起十二分精神。另外,盯紧那几个我们怀疑是内线的人。”
张虎抱拳沉声道:“是,大人!”他握紧了腰间的刀柄,眼中透出警惕的光。
同时,方羽也秘密拜访了宰相李显。
“相爷,晚生最近恐有麻烦缠身,或需相爷暗中相助一二。”方羽并未明说具体计划,但将自己的担忧和可能来自宫廷的压力,隐晦地透露给了这位政治盟友。
李显何等人物,稍一思索,便明白了方羽的处境,也猜到了他可能采取的应对之策。
他沉吟片刻,道:“方侍郎放心,老夫虽然不赞成以身犯险,但若真有人胆敢罔顾国法,谋害朝廷栋梁,老夫绝不会坐视不理。你只需记住,万事以自身安危为重。”
得到李显的承诺,方羽心中稍定。他布下的网,已经悄然张开。
诱饵撒下已有十数日,期间方羽与三皇子门下官员的“往来”愈发“密切”,甚至有传言称方羽曾私下拜访过三皇子府。
种种迹象终于让一直暗中观察的惠妃坐不住了,认为时机已到,必须尽快拔除这颗随时可能倒向对手的棋子。
这日傍晚,方羽处理完公务,乘坐马车返回府中。与往常不同,今日张虎亲自带队护卫,且人数增加了一倍,个个神情警惕。
马车行至离方府还有两条街的一处拐角时,前方路口突然冲出两辆失控的运货马车,车上装满了沉重的木材,如同两头狂奔的野兽,直直地朝着方羽的马车撞来!
事发突然,街道上的行人和摊贩惊叫着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