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 第八十五课(第3页)

第八十五课(第3页)

“取下河东后,李世民开仓赈困,引得无数豪杰争相投效。而且他整军严明,纪律严肃,一路势如破竹——”

这是十八岁的李世民。

少年意气,无往不胜。

"公元618年,隋恭帝禅位给李渊,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武德元年,李渊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兼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同年,李世民率军迎战薛仁杲,面对十万余众的敌军,在浅水原大破击之,薛仁杲降。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太尉,节制关东兵马。"

这都是搜集来的信息,又有多次的预先模拟,李晓诗只看着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也能流畅地捋清并讲述。

她道:“武德二年,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气势强盛,唐接连丢失城池,李渊决定放弃河东,据守关西,最后在李世民的自告奋勇中,命他率军出征。"

“李世民奔赴龙门关,踏冰渡黄河,和宋金刚的大军对峙。”

“武德三年,李世民剿灭宋金刚,击破刘武周势力,收复失地,也收复了一名有力的助手,尉迟敬德。"

“同样是武德三年,李世民带军征讨王世充,接连几次大败他,最后把人围困于洛阳,仅仅孤身逃脱,投奔窦建德。"

“武德四年,李世民在武牢关以少胜多,击溃窦建德大军。”

“同年,逼降王世充,定太平。”“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

策上将。”

这些人李晓诗其实一个也不认识,但这不妨碍她在说出李世民这一长串的军功时内心被深深触动,忍不住跟着激动起来。

这时候的李世民才多大啊,跟她亲哥李珉差不多,但已经身经百战、锋芒毕出了——这真的很酷很帅很厉害啊!!

激动的又何止李晓诗一个。

在李世民听来听去都是自己少年时候的事、如坐针毡之时,两边的贞观众臣个个红光满面,仿佛在听自家孩子的成绩一样,个赛个的兴奋。

尉迟敬德更是就差哈哈大笑了。

——给天下人看的这份、陛下的“履历”中……有他!

李世民:。。有点懂,但不想懂,因为很尴尬…

“当时天下已经逐渐安定,李世民就开始醉心文史。他开文学馆,设置了十八学士。李世民经常与学士们讨论学问到半夜,没有任何架子,崇尚学识。"

说到这段,李晓诗还真有种经年累月征战在外的将军回家安定“洗手作羹汤”、“天下太平”了的错觉,但其实并没有,因为很快,李世民又出征了。

“武德四年,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

“武德五年,李世民击破刘黑闼,刘黑闼逃亡突厥,李世民俘虏其全部部众,平定河北。”“回师途中顺势讨伐了作乱的徐圆朗,平定山东。”

“武德七年,突厥进犯,李世民带百名骑兵前往与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会谈,成功让突厥退兵。”一排排的事迹说下来,说是战功赫赫也毫不为过。

而一直到武德七年,智退颉利、这位功勋彪炳的天策上将、这位英雄少年的太原公子,也不过才二十五岁而已。

从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他的少年时代一路都是在征伐中度过的,东奔西走、从未停歇。

虽然李晓诗说得轻松,对战绩的描述也多是轻描淡写的“大破”“击溃”“大败”等词语,可但凡是个会动脑思考的,就都能想象得到,这位李二公子一路来的不易。

战场刀兵无眼,有什么胜利是容易的?

更何况是这种动-->>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