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神话大汉,冠军兵圣 > 第九十九章 无以家为求票(第2页)

第九十九章 无以家为求票(第2页)

番系又是一呆,扭头看了眼周平,发现周平眼神里也掠过惊异之色。

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一旁的桑弘羊默默品味这几句听来新鲜,却又发人深省的话。

“冠军侯之前给朕谏言,说将领是战争的指挥,而部众,乃至国力才是根基,朕以为此议大善。

为兵众立碑,可激励我汉军士气,亦为传世之举。”刘彻的声音雄浑震耳。

“历朝历代,有哪些将领可入兵府,需请朝中百官联合,从多个方面拟定,先形成名单。而后由陛下,兵家,还有夫子做最后议定。”

霍去病和刘彻一人一句,董仲舒最先明白过来,忽然感觉有些气短,摸了摸胸口。

霍去病确实帮他推动兵府简的事情了,但帮的好像有些用力过猛,把他的初衷改的面目全非。

请满朝文武联合议定,兵家和陛下负责给出最后定论,这性质就变了。

董仲舒感觉都没自己多大事,且霍去病的说辞,让他很难有拒绝的机会。

请刘彻来议定,本是董仲舒想说的话,被霍去病先说了。

他要是反对,就是不同意刘彻做最后议定。

这……竖子,着实可恼。

霍去病能看透董仲舒的目的,董仲舒同样能看穿霍去病的用意。

他不仅赞同请兵家入兵府,且顺势扩大了规模,要将更基础的部众名讳也请入兵府,用来激励全军。

董仲舒准备拿来说服刘彻的,被霍去病先说了。

董夫子最初的意愿是让白羽直接将兵府简进献皇帝,让兵家没有反应的机会。

他再顺势推动,以皇帝为主来议定,拉刘彻背书。

过程中除了让儒家负责主理,随后还有第二步,就是推动兵府后,再推动儒家在各地形成文脉,也是类似兵府的方式,竖立的则是儒家先贤。

老夫子的私心是他自己也准备进入其中,享万民供奉,从中获取跨越夫子境,冲击半圣的契机。

到时兵、儒两家并存,但儒家把持文脉,辅政朝纲,以兵家为用。

如果将兵家看成是一把寒光四射的战刀,皇帝是用刀的人,儒家则是握刀者。

这和董仲舒推行的儒家大兴,“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进一步巩固汉武帝的集权统治,而百学儒为首的思想完美统一。

他不是要排斥兵家,而是将兵家压在儒家下头,当成御敌于外的工具。

霍去病选择支持兵府之事,是因为知道董仲舒迎合帝心,搞中央集权,事情根本阻止不了。

那就换一种方式,往更合自己心意的方向推动,改一改。

儒家的三纲五常,教化民智,不能阻挡,只能顺水推舟。

董仲舒想进一步奠定独尊儒术的根基,兵家也凑一手,把好处分薄。

不过董仲舒主动推动兵府一事,事先早有充分准备,有些事是别人取代不了的。霍去病的提议虽然进一步扩大了兵府规模,还要给阵亡部众立碑传世,倒也不出董仲舒谋划的范畴。

他暗地里有些感慨霍去病的反应快,迅速把他的谋划转变的对兵家更有利,此外倒是能坦然接受:

“那就按冠军侯所提行事,老夫也是如是想。”

霍去病好整以暇:“夫子想以儒治国,教化民智。而兵家主征战,御敌于外。只希望最终不会发展成以儒祸国,全力压制兵家乃至其他各家流,重文轻武,羸弱难反,成为国之祸事。”

董仲舒笑道:“以儒开民智,如何会使国弱?”

你是没看到后世儒家歪成什么样……霍去病心忖。

他不准备在这方面多争辩,既然目的已达,遂起身告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