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 > 第 90 章(第1页)

第 90 章(第1页)

就业者;打开国门后,各种思潮迅速涌入,本就因文革被冲击得摇摇欲坠的道德价值观念迅速崩溃……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九十年代,从偏远的内陆到繁华的沿海,各种类型的犯罪团体纷纷涌现,针对此,全国各地政府展开了针对各种类型犯罪的严打。

关于九十年代的两次轰轰烈烈的严打,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都还有隐约的印象,因为那个年代几乎家家吃晚饭时间都会看新闻联播,而新闻联播天天都有关于严打的重点新闻。

市电视台想做一个毕业班的专题,学校选定了几位老师和同学接受采访。我因为经常参加演讲辩论赛,被老师看作会说话的人,所以我也是被采访的对象。

问题,一早就知道,答案,语文组的老师也早就写好,所以,一切都是表演。

电视台的人先在楼下的兵乓球台旁取景,采访对象是沈远哲,而我的景则定为毕业班的楼道,所以我就一边站在楼道里等他们,一边默默背诵着语文老师写好的台词。

我看他们快要结束了,赶紧去了趟卫生间,防止待会万一紧张了,想上厕所。

卫生间在楼道尽头,紧挨着上下的楼梯。从卫生间出来时,我和一个大步跑上楼的人差点撞到一起,我刹住步伐,对方却停都没有停地直接越过我,可他走了几步,又立即回头,是张骏。

感觉他几乎是一跳,就到了我面前,把一把黑色的东西递给我,压着声音说:“帮我藏起来。”

是一把手枪!我呆了一呆,当时的反应是立即转身,走向厕所,可刚走到女厕所门口,就意识到,不对!并不是藏东西的好地方,我想了一想,拉起毛衣,把手枪贴着自己的肚皮,插进裤子,勒紧裤带,固定在腰带之间,然后,把秋衣、毛衣、大衣都整理好,如同刚上完厕所一样,走出来,径直走向预先设定的采访地点。

张骏坐在教室里,我经过他们的教室时,俩个人的眼神一错而过,似乎交换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表达。

我刚站到老师的办公室和我们班拐角的楼道处,记者和摄影师,以及我们的教导主任,几个其他老师都上来了。

记者提点了我几句要注意的事项后,开始录像。

“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

我微笑着说:“比较有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老师,还是来自父母?”

“我想都有一些,还有自己对自己的期望……”

几个穿着警服的人从楼梯上来,看到我们在录节目愣了一下,停住了脚步。教导主任立即去沟通,记者和摄影师都好奇地看着他们。不知道他们低声说了什么,教导主任面色大变,和语文教研组的组长交代了几句,就陪着警察而去。

看到几个警察分别进入各个班级,我心里已经明白他们为何而来。

语文教研组的组长笑着请记者和摄影师到楼下完成下面的采访,记者他们虽然很好奇,但是,十多年前的中国新闻绝对不追求挖新闻和爆料,他们的重心是引导和宣扬健康安定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们好奇归好奇,却依旧随着教研组组长下楼。

我们出初中部时,外面有警察把守,神色严肃,但看到记者和摄影机,都很客气,再加上估计已经有校领导解释过,所以,只简单交谈了几句,询问清楚我们各自的身份后,就让我们离开了。警察的视线在戴着黑框眼镜、梳着马尾巴、穿着朴实无华的我身上连逗留都没逗留。(我和妹妹只差一岁半,小时候还有差别,发育后,身高体型几乎一样,拜我们家“姐姐让妹妹”的教育所赐,我们家的好衣服都被妹妹挑走了,我一贯穿她挑剩下的衣服。)

等走过他们,站在学校的主干道上,重新摆好姿势,接受采访时,我背脊上蒸腾着冷意,心却安定下来。

我非常配合,尽量表现出大人心目中期待的毕业生的样子,记者和教研组长都很满意,摄影师夸奖我很有镜头感,教研组组长以一种骄傲的语调介绍道:“一中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并不以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学校会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展特长,罗琦琦同学就曾代表本校参加过多次演讲比赛,得到过很好的锻炼。”

因为摄像机还没有关,摄影师就顺便把教研组长的话录了下来,记者在一旁说,“这点也很好嘛,回去后可以和领导商量一下,把这段加上去,更加全面的体现毕业生的学校生活。”

教研组长没想到自己的无心插柳,居然有此效果,很开心,陪着记者和摄影师向高中部走去,“下面是几个高三的学生。”

摄像机已经关掉,大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