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零二章 一个都躲不了(第1页)

第五百零二章 一个都躲不了(第1页)

纪翔宇和赵美雯离开的时候,纪翔宇走路已经有些打晃了,毕竟是个硕士还没毕业的孩子,喝酒太实诚,不顾自己的酒量只顾自己的面子。

于是李野就问:“美雯,小纪这样坐摩托车行不行啊?要不我送他回去吧!”。。。

吴炎坐在自家阳台上,手里捏着半瓶冰镇啤酒,夜风从南边吹来,带着一丝潮湿的铁锈味。楼下巷口的小摊正冒着油烟,几个工人蹲在路边喝啤酒、啃猪蹄,笑声混着收音机里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飘上来。他仰头灌了一口,喉结滚动,眼神却没落在任何一处。

手机在茶几上震了第三下。

他没动,知道是谁。

果然,铃声停了,片刻后微信弹出一条:“你躲着没用,今天会上的事,必须谈。”是马兆先。

吴炎冷笑一声,把空瓶扔进角落的塑料袋,发出“哐当”一声闷响。那声音像极了装配线上齿轮卡死时的动静??不致命,但刺耳,烦人。

他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一沓照片,最上面那张拍的是尚宾和一个穿灰色西装的男人在风华广场门口握手,背景是正在施工的大楼框架。照片右下角印着日期:1981年6月17日。那是尚宾大舅子的新项目开工仪式,而那个灰西装,是市建委分管城建的副主任陈国栋。

吴炎的手指在照片边缘摩挲了一下,又塞了回去。

他知道马兆先为什么急。曲司那边已经明确表态,只要能在年底前拿出两台可以上路测试的样车,部里就批专项扶持资金。这笔钱不多不少,刚好够支撑一年的研发周期,还能给领导班子添一笔政绩。可问题是,发动机还没影儿。

卡玛斯的技术资料被层层封锁,李野带回来的那些碎片化参数,拼不出完整的燃烧室设计图。西南重汽的试制车间里,三台原型机接连爆缸,工程师们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只能拆掉重来。而尚宾那边呢?游风兴带着团队,硬是拿旧型号改出了过渡版动力包,虽然功率打了七折,但至少能跑起来。

“能跑”和“能打”,差着十万八千里。

可现在没人关心这个。领导要的是“成果”,是年底汇报时PPT上的那张“国产重卡自主研制突破性进展”配图,是报纸头版那句“京南集团实现关键技术自研零的突破”。

吴炎猛地抓起桌上的搪瓷杯,狠狠砸向墙壁。

杯子撞上去,发出“咚”的一声钝响,滚落在地,热水顺着墙根蜿蜒成一条细线。他喘着气,胸口起伏,眼前浮现出下午会议上的那一幕??

马兆先笑呵呵地说:“咱们可以先用进口发动机装车嘛,国产率照样算得上去。”

李野点头附和:“对,变速箱、底盘、车身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核心部件九成以上自产,完全符合申报标准。”

尚宾皱眉:“可这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吧?”

游风立刻接话:“谁说不是?我们这是‘分步走’!先让车跑起来,再一步步替换核心部件。美国当年搞阿波罗计划,也不是一步登天。”

吴炎当时就想掀桌子。

但他忍住了。

因为他看见姜总坐在主位上,嘴角微扬,轻轻点了点头。

那一刻他就明白了:上面不在乎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技术,他们在乎的是能不能对外讲出一个“我们突破了”的故事。

就像当年造原子弹,宣传口径永远是“自力更生”,但从没人提苏联专家撤走前留下的图纸和数据。

“所以……你也准备低头了?”吴炎喃喃自语,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那个不在场的李野。

窗外,一辆解放牌卡车轰鸣着驶过,尾气喷出一团黑烟。吴炎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刚进厂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技术员,跟着老主任蹲在试验场边上,看着第一辆仿苏式重卡点火失败,火花塞冒了一股蓝烟就熄了火。老主任蹲在地上,一言不发抽了半包大前门,末了只说了一句:“咱们差的不是零件,是底气。”

现在呢?

他们有了厂房,有了设备,有了政策支持,甚至有了国外样车拆解的数据,可还是缺那股“非做成不可”的狠劲。

因为人心散了。

有人想升官,有人想发财,有人只想平稳落地退休前这几年。真正愿意蹲在车间里跟一台发动机较劲的人,越来越少。

吴炎弯腰捡起搪瓷杯,擦干水渍,重新倒了杯凉白开。

他打开抽屉最底层,翻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柴油机热力学分析笔记(1973-1975)”,是他早年在东北农机研究所进修时手抄的资料。翻开其中一页,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草图,右下角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等我造出中国自己的V8。”

那时他才二十六岁。

如今三十八,头发已经开始发白。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忽然笑了。

第二天清晨六点,吴炎就到了厂里。

保安老张正扫地,见他进来吓了一跳:“吴工?这么早?”

“睡不着。”吴炎笑了笑,“进去看看图纸。”

他径直走向一分厂技术科的档案室。钥匙是他昨天悄悄复制的。马兆先以为他已经被架空,连档案室都懒得换锁。殊不知,吴炎比谁都清楚哪些资料才是真正值钱的。

他在第三排柜子最底下找到了编号为“DY-04”的文件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